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白尾鴝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白尾鴝是台灣特有亞種鳥類,普遍棲於山區海拔1000~2500公尺 的森林中,常見於陰濕近水邊的灌叢中或林下低枝間,多單獨 活動,以昆蟲為食。繁殖於4月至7月間。
知識 1:
無蹼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白尾鴝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鶲科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種小名: leucura
中文綱名: 鳥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亞綱名: NEORNITHES
拉丁科名: Muscicap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
學域-大分類: 動物-鳥類
拉丁屬名: Cinclidium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台灣特有
中文目名: 雀形目
拉丁目名: PASSERIFORMES
中文亞綱名: 今鳥亞綱
拉丁綱名: AVES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白尾鴝
英文名: Cinclidium leucurum montium
描述:
雌雄鳥體色不同。雄鳥除了額及肩部為銀藍色,頰、腮、喉黑色外,全身大致為深藍色。飛羽黑色,外緣藍色。尾羽黑色,除中央一對外,其它各羽外瓣基部為白色。尾羽張開時,可見兩塊大型的白斑。雌鳥體背欖褐色。飛羽暗褐色,外緣赤褐色。尾羽褐色,除中央一對外,各羽外瓣基部為白色。腹面欖褐色,喉及腹部中央淡色。尾下覆羽色淡。亞成鳥似雌鳥,但頭部及前胸布滿鱗斑。喙黑色。跗蹠及趾黑色。
分布:
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中部及東部、阿薩姆、緬甸、華中、中南半島、泰國東南部、海南島及台灣。台灣分布於全島海拔 500 至 2,300m 山區。
作者: 蔡牧起, 丁宗蘇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