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配額制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Quota System
作者: 劉美慧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配額制度是按事先規定的數額或百分比,在不同類型的應選者中,遴選某項人員的一種選拔制度。在教育上,配額制度最常應用在遴選入學學生或學校教職員上。例如在預計錄取的學生或聘任教職人數中,規定少數民族、女性、或殘障者的數額應占的百分比。實施配額制度的目的有二:一是貫徹某些政策或原則(如民族政策、婦女政策、保障殘障者的就業機會),二是學校希望調整或保持其人員的結構狀態。
  一九八五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發現申請就讀師範教育課程的學生人數大幅增加,學校擔心就學人數過多的情形影響師範教育的品質,因此乃採取配額制度作為因應的措施,以限制申請入學的人數。密西根州立大學所採用的配額制度是以學生的學業成績為主要依據,其次規定學士後學生、轉學生及少數族群學生的比例。
  在提倡多元文化教育的今日,配額制度成為學校為了落實多元文化教育的策略之一。例如美國許多學校在甄選入學學生及教職員的辦法上,都規定了少數民族應占的比率,以適度反映文化的多元性,並且保障少數民族入學及就業的機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配額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