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頦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ái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ē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ái |
解釋:
[名] 臉部的下端,俗稱為「下巴」。唐.韓愈〈記夢〉詩:「石壇坡陀可坐臥,我手承頦肘拄座。」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ē |
解釋:
參見「下巴頦」條。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é |
解釋:
[名] 頦兒:指下巴。如:「仰著頦兒向上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讀音)ㄏㄞˊ 1. 醜。《說文解字.頁部》:「頦,醜也。」 2. 臉部下方。即下巴。《玉篇.頁部》:「頦,頤下。」《字彙.頁部》:「頦,頤頷也。」唐.韓愈〈記夢〉詩:「石壇坡陀可坐臥,我手承頦肘拄座。」《文明小史》第三四回:「你把手托住了下頦,不要又掉下來,我再說個笑話你聽聽。」 ㈡(語音)ㄎㄜ 「下巴頦」:下頷,面部嘴脣以下部位。《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下巴頦兒底下又沒甚麼,可儘著申著三個指頭,在那裡綹鬍子似的,不住手的綹。」亦稱為「下巴」。 ㈢ㄎㄜˊ 「頦兒」:指下巴。如:「仰著頦兒向上看。」 |
|
注音: | ㈠(讀音)ㄏㄞˊ ㈡(語音)ㄎㄜ ㈢ㄎㄜ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頦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