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鑲嵌繪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huli-Chitram
作者: 張素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藝術形式名稱。《古印度藝術論》(Silparatna)中使用的術語,現成為印度婦女憑記憶沿襲傳統圖樣的一種繪畫。在孟加拉(Bengal),目前將這些圖樣稱為「alpona」,主要是為每個村莊的節慶而製作,也常常是為家庭中與婚禮或喪禮有關的特殊儀式場合而製作;鋪設在儀式中與會者的位置;以往,有錢人家會雇請手工熟練的藝術家去嵌入這些舞蹈圖樣,有時用半寶石,有時用很平常的物質。遊客若造訪亞格拉(Agra)的泰姬馬哈陵(Taj Mahal),可對印度鑲嵌的瑰麗得到深刻的認識;該處,這些圖樣是呈現在壁壘的垂直面。從前鋪設於堡壘,是以「鑲嵌」的方式,有時用「巴吉西棋」(Pachesi)式,不過這些圖樣都是象徵性的,並非真實舞蹈。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鑲嵌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