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無線麥克風 - 教育百科
ˊ
ˋ
ˋ
ˋ
  • 漢語拼音 wú xiàn mài kè fē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ú xiàn mài kè fēng
解釋:
一種利用無限電波,與音響設備間沒有電線相連的麥克風。可拿在手上任意走動,十分便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無線麥克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ireless Microphone; Radio Microphone
作者: 朱則剛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般的麥克風均有線纜以將麥克風所拾取(Pick-Up)的音訊傳遞到擴音機、混音器(Audio Mixer)、或錄音機上。無線麥克風如其名稱所顯示的,並無此線纜,而是在麥克風的組合電路中,加裝一小型無線電發射機,將所拾取的音頻訊號以特定頻率的調頻(Frequency Modulation)訊號發射,再由調頻接收機接收並放大,以加強麥克風的機動性。因此又稱為RF(Radio Frequency) Microphone,或簡稱為Radio Microphone。
  無論是手持式(Hand Held)麥克風或小型的頸掛式麥克風(Lavalier Microphone)均有無線麥克風的設計,其中頸掛無線麥克風不僅體積輕巧,再加上無線的設計,以無線電波發射,更便於使用者將其隱藏於身上,以避免影響畫面的觀賞效果。在新聞性電視訪問、座談,以及戲劇節目或音樂節目的音訊收錄上均有相當普遍的運用。
  無線麥克風必須配合調頻接收機使用,一般而言,有效接收距離可達100呎(33米)以上,在理想情形甚或可達約1,000呎(330米)的距離。此等麥克風適用於攝影棚或舞臺的控制下情境,在此等情形,可以預知演員或其他使用者移動的範圍,而將接收機置於最理想的接收位置,並可避免其他無線電波的干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無線麥克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