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視播映系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
作者: 朱則剛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視播映系統雖稱為播映系統,但實際上所指的是電視臺所有製作與播映設備所採用的基本規格。現今國際上,除了尚在發展與試播階段的HDTV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系統之外,基本上有3種電視播映系統,其一是由美國、日本、臺灣與中南美部分國家採用的NTSC (The 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系統,其二是德國、大陸、香港、英國及歐洲大部分國家所採用的PAL (Phase Alternation Line)系統。第三種則是法國及部分歐洲及中東國家所採用的SECAM (Sequential en Coleurs a'Memorie)系統。此3種系統中,以PAL系統在世界上最為普及,使用國最多。
  此3種系統的主要差異在於掃描線的數量不同,以及組成動態影像的圖場(Field)與圖框(Frame)數不同。以我國所採用的NTSC為例,其圖場數為每秒60個,圖框數為每秒30個,而掃描線則為每秒525條。相對的,PAL及SECAM系統的圖場與圖框數均為50及25,掃描線則分別為625條及819條。
  基本上,此3種系統的規格不同,因此器材與軟體互不通用。舉例而言,由歐洲購入的錄影帶多係以PAL系統錄製,如欲在國內NTSC電視系統上播放,必須先行經過轉錄過程,以轉換系統規格,相當麻煩。近年來,多系統相容的錄放影機與電視機漸漸普及,可以藉之直接播放。如圖書館預期會從國外購置其他系統規格的錄影帶,最好備置多系統的錄放影機,以為播放或轉錄之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視播映系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