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高危險群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opulation at High Risk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於遺傳、發育、營養、生理、心理或疾病等因素使得某些人對某種污染因子比一般人來得敏感。例如幼兒對鉛的毒性比成年人敏感,心絞痛的病人對一氧化碳毒性比一般人敏感,白人對紫外線之皮膚癌致癌效應比黑人敏感。此外,高危險群也可以界定為對污染因子有較多暴露機會之人群。例如煉焦爐工人比一般人更有機會接觸到一氧化碳及多環碳氫化合物,其發生缺氧及肺癌之比率也比一般人高。又為節省經費,一般作業環境測定時,多會由高危險群先行著手,如其暴露濃度符合法定容許暴露濃度標準,則可推估其他非高危險群勞工之暴露理應也不會有問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高危險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