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煮豆燃萁 - 教育百科
ˇ
ˋ
ˊ
ˊ
  • 漢語拼音 zhǔ dòu rán qí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ǔ dòu rán qí
解釋:
萁,大豆的莖。三國魏文帝曹丕妒嫉其弟曹植的才能而欲加害,命曹植在七步之內完成一首詩,曹植便作〈七步詩〉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後用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迫,骨肉相殘。《幼學瓊林.卷四.花木類》:「煮豆燃萁,比兄殘弟。」也作「燃萁煮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煮豆燃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似詞 骨肉相殘、兄弟鬩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