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鸞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án
解釋:
  1. 傳說中屬鳳凰一類的神鳥。
    【例】鸞鳳和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án
解釋:
[名]
1.傳說中的一種神鳥,似鳳凰。《說文解字.鳥部》:「鸞,赤神靈之精也。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頌聲作則至。」《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2.繫在馬上的鈴鐺。通「鑾」。《楚辭.屈原.離騷》:「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
3.姓。如戰國時趙國有鸞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uâ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