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鵙形綠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een Shrike-Vireo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Vireolanius pulchellus
形態:
體長約14公分。喙厚實,藍灰色,上喙顏色較深,末端下鉤,形狀有如伯勞的喙。腳強健。虹膜紅色。頭頂灰色,眉線黃色,過眼線黑色,臉部綠色。背部、翼羽和尾羽綠色,腹面黃色,腹部略沾綠色。
分布:
共3亞種,分布於中美洲,由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馬西部。分布高度可以到海拔1,700公尺。
生態習性:
棲地為雨林和霧林,由於保護色良好,動作遲緩而且小心謹慎,又在森林樹冠層活動,因此不容易被觀察到,也因此鳥類學家對於這屬的鳥類所知不多。通常單獨或是成對覓食,啄食在葉叢中的昆蟲,或是飛出枝葉追捕飛離的昆蟲。在繁殖期以外的時間,通常會加入其他吃蟲的鳥種所組成的鳥群,在樹林較下層覓食。經常鳴叫,叫聲為3~4音節的“peter-peter-peter”。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
綠鵑科(Family Vireo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鵙形綠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