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鼓吹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u Ch´ui Shu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機構。古代掌管鼓吹樂舞機構。中國歷代皆設有專人負責鼓吹樂。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時,設有鼓人之職官,主掌六鼓四金之音。漢(西元前206∼西元220)有黃門鼓吹,屬少府管轄。晉(西元265∼西元420)有鼓吹令、鼓吹丞。隋(西元581∼西元618)在太常寺下有鼓吹令、鼓吹丞,除掌管鼓吹樂外,並兼管大儺、百戲、樂人及樂人服裝。唐朝(西元618∼西元907)設鼓吹署,屬太常寺管轄,並有鼓吹令、鼓吹丞擔任正副首長,其下又有府、吏、樂正、典事及掌固等職官。北宋(西元960∼1127)時,改稱鼓吹局。其主要工作為掌管鹵簿(儀仗)為主;擔任皇帝出巡、皇后及太子等人之儀仗。皇帝出巡時有大駕、法駕、小駕之別。大駕之儀仗為一千八百三十八人,小駕為一千五百人。太子為六百二十四人。唐朝鼓吹署之樂工也兼任夜間在太社執行巡夜敲五更之工作。
參照:
《周禮.卷十二、卷二十九》、《後漢書.百官志》、《晉書.職官志》、《隋書.音樂志》、《舊唐書.卷二十四》、《宋史.卷一百四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鼓吹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