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Phenacoccus madeirensis - 教育百科
P
h
e
n
a
c
o
c
c
u
s
m
a
d
e
i
r
e
n
s
i
s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英文名: Phenacoccus madeirensis
描述:
體卵圓形至寬卵圓形,約1.8-3.0 (2.4) mm 長,0.9-1.8 (1.3)mm寬。觸角9節,約444-606 (524)μm長。唇基上唇鞘,約161-200 (180)μm長。下唇約139-183 (163)µm,略短於唇基上唇鞘。足纖細,發達。前足:基節約106-144 (125) µm長;轉節+腿節約267-364 (319)µm長;脛節+跗節約294-394 (345)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1.04-1.14 (1.08);脛節/跗節約是1.94-2.61 (2.29)。中足: 基節約117-167 (145)µm長;轉節+腿節約278-394 (347) µm長;脛節+跗節約317-422 (377)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1.06-1.14 (1.09);脛節/跗節約是2.14-2.74 (2.50)。後足: 基節約117-189 (159)µm長;轉節+腿節約319-417 (371) µm長;脛節+跗節約353-475 (421)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1.10-1.21 (1.14);脛節/跗節約是2.02-3.03 (2.71)。爪粗短,具爪突,約28-31 (29) µm長。中量透明孔分布於後足脛節。腹裂牛軛狀,約39-78 (59) μm長,144-250 (208) μm寬。具發達背裂,每瓣上有7-11個三孔腺及1-5根刺毛。刺孔群18對。臀瓣刺孔群(C18),每個具3或4根披針狀刺毛及5細長披針狀刺毛,約19-25 (21) µm長,伴著2-4根纖細披針狀刺毛及13-17 個三孔腺。倒數第2對刺孔群(C17),每個具2根披針狀刺毛,約15-20 (18)µm長,伴著13-17 個三孔腺。其他刺孔群,每個包括2個披針狀刺毛,約12-18 (15) µm長,伴著一些三孔腺。眼刺孔群(C3),通常具3或4根披針狀刺毛,其中1或2根較其他刺毛短。眼前刺孔群(C2)通常具2根刺毛,偶3根。臀瓣中等發達,具一端刺毛,約167-261 (212) μm長。無臀瓣棒。肛環約56-111 (82)µm長,72-111 (90) µm寬,具6根肛刺毛,約128-167 (145) µm長。

體背方有短披針狀刺毛,約3-6 (4)µm長,往往有1或2個三孔腺分布於刺毛著生口,形成背刺孔群。伴隨著短鞭狀刺毛,約18-66 (45)長。具三孔腺,直徑約4µm長,均勻分布。具多孔腺,直徑約8-9 (8) µm長,橫列於腹部第4-7節;有些分布於體緣,最遠可達腹部第1節;少數分布於胸部邊緣,但不分布於胸部亞中區及中央區。大型管狀腺,約9-15 (12) µm長,4-5 (4) µm寬,橫跨背部各節。

體腹方有許多鞭狀刺毛,約35-55 (43)μm長,伴隨著短鞭刺毛,約13-27 (22) µm長。長刺毛約67-150 (97) µm長,分布於頭、胸、及腹部中央區域及腹緣。小披針狀刺毛,約3-14 (7) µm長,散布體表。具三孔腺,與背方類似,均勻分布。具多孔腺,與背方類似,分布腹部各節。具五孔腺,約6-7 (7) µm長,分布於頭及胸部中陽及亞中央區與腹部各節前緣。管狀腺2類,大型者,與背方者類似,分布於腹部腹緣。纖細者,約6-9 (7) µm長,2-3 (2) µm寬,分布於腹部各節。

分布:
Phenacoccus </em>madeirensis </em>為世界廣泛分布的種類。至少67國已有此種的記錄。分布國家如下。</p> 非洲區(Afrotropical)</strong>: 安哥拉、貝南、喀麥隆、 維德角、剛果、象牙海岸、加彭、甘比亞、迦納、利比亞、莫三比克、奈及利亞、聖多美普林希比、塞內加爾、賽席爾、蘇利南、多哥、辛巴威。</p> 澳斯塔拉西亞區(Australasian)</strong>: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關島。</p> 新北區(Nearctic)</strong>:墨西哥、美國(阿拉巴馬州、加利福尼亞州、佛羅里達州、伊利諾州、路易斯安納州、馬里蘭州、明尼蘇達州、紐約州、北卡羅萊納州、德克薩斯州、維吉尼亞州、威斯康辛州)。</p> 新熱帶區(Neotropical)</strong>: 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巴哈馬、百慕達、玻利維亞、巴西、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明尼加、厄瓜多、格瑞那達、瓜德羅普、瓜地馬拉、圭亞那、海地、牙買加、馬丁尼克共和國、 蒙塞拉特群島、巴拿馬、巴拉圭、祕魯、波多黎各、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聖塔路西亞、千里達與多巴哥、美屬維京群島、委內瑞拉。</p> 東方區(Oriental)</strong>:中國(海南島)、巴基斯坦、菲律賓、台灣、泰國、越南。</p> 古北區(Palaearctic)</strong>:  克里特島、法國、希臘、義大利、馬德拉島、葡萄牙、西西里島、西班牙。</p> Phenacoccus </em>madeirensis </em>在台灣已在台北市(關渡、公館、木柵、南港、內湖、四獸山、圓山)、台北縣(廣興、三峽、新店、土城)、桃園縣(大溪、觀音)、台中市(中興大學)、台中縣(霧峰)、嘉義縣(中埔)、台南縣(新化)、高雄縣(鳳山、岡山)、台東縣(卑南)等地有發現之記錄。</p>
作者: 蔡明諭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