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 cucurbitarum - 教育百科
C | |
h | |
o | |
a | |
n | |
e | |
p | |
h | |
o | |
r | |
a | |
i | |
n | |
f | |
u | |
n | |
d | |
i | |
b | |
u | |
l | |
i | |
f | |
e | |
r | |
a | |
c | |
u | |
c | |
u | |
r | |
b | |
i | |
t | |
a | |
r | |
u | |
m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
英文名: | 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 cucurbitarum |
描述: 菌絲直徑 2.6-8.3微米。培養基上正菌株生長5天乾重量0.3241克,而負菌株生長5天0.3038克。形成大型孢子囊和單孢性孢子囊。大型孢子囊形成時末端先膨大,膨大後形成柄,大型孢子囊球型,深黑色且孢子囊壁上有裝飾物。正菌株大型孢子囊大小為66-160微米,而負菌株則為 65-131微米。大型孢子囊孢子卵圓形,兩端有毛刷狀附屬物,正菌株大型孢子囊孢子大小為13-31 x 12-25微米,而負菌株大型孢子囊孢子大小為11-29 x 9-13微米。單孢性孢子著生在孢囊梗分枝末端泡囊的小梗上,單孢性孢子囊柄上的泡囊在孢子成熟後脫落。單孢性孢子囊孢子褐色,紡錘型, 其壁上有明顯的橫紋,正菌株單孢性孢子囊孢子大小9-20微米,而負菌株大小則為 11-19微米。配囊柄呈钳状,結合孢子囊黑色,大小為37-76 x 31-72微米。造成瓜類的花腐或幼果腐爛。 |
|
分布: 泛世界性分布。在台灣生長於北部到中南部,如: 台北、三重、板橋、桃園、後龍、南投和雲林地區。 |
|
作者: | 吳美麗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