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劍龍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n lóng
解釋:
1.相傳戰國時有人盜王子喬墓,墓中有一寶劍,盜者欲取時,劍作龍鳴虎吼,使盜者不敢近。見《太平御覽.卷三四三.兵部.劍》。後指寶劍的神靈。唐.李賀〈呂將軍歌〉:「北方逆氣汙青天,劍龍夜叫將軍閑。」
2.動物名。古代的爬蟲動物,屬晚侏羅世披甲恐龍類。體大,頭小,短頸,四肢著地,前肢比後肢短,致背部弓起。是由兩足行走類型演化而來,回復至四足行走的姿態。背部有兩列三角形的大骨板,可保護脊椎骨和脊髓。尾部有四支骨質刺狀體,可用以禦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劍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