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動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ˋㄨˋㄍㄞˇㄅㄧㄢˋㄩㄢˊㄌㄞˊ˙ㄉㄜㄨㄟˋㄓˋㄏㄨㄛˋㄊㄨㄛㄌㄧˊㄐㄧㄥˋㄓˇㄓㄨㄤˋㄊㄞˋㄖㄨˊ:「ㄩㄣˋㄉㄨㄥˋ」、「ㄉㄨㄥˋㄐㄧㄥˋㄉㄜˊㄧˊ」、「ㄈㄥㄔㄨㄟㄘㄠˇㄉㄨㄥˋ」、「ㄑㄧㄢㄧˋㄈㄚˇㄉㄨㄥˋㄑㄩㄢˊㄕㄣ」。
  2. ㄧㄡˇㄙㄨㄛˇㄒㄧㄥˊㄨㄟˊㄖㄨˊ:「ㄉㄨㄥˋㄕㄡˇ」、「ㄉㄨㄥˋㄩㄢˊ」、「ㄉㄨㄥˋㄋㄠˇㄐㄧㄣ」、「ㄉㄨㄥˋㄒㄧㄣ」。
  3. ㄒㄧㄥˊㄨㄟˊㄖㄨˊ:「ㄒㄧㄥˊㄉㄨㄥˋ」、「ㄉㄨㄥˋㄗㄨㄛˋ」、「ㄧˋㄐㄩˇㄧˊㄉㄨㄥˋ」。
  4. ㄒㄧㄣㄧㄡˇㄙㄨㄛˇㄍㄢˇㄖㄨˊ:「ㄍㄢˇㄉㄨㄥˋ」、「ㄉㄨㄥˋㄒㄧㄣ」、「ㄉㄨㄥˋㄖㄣˊ」、「ㄉㄨㄥˋㄋㄨˋ」。
  5. ㄎㄞㄕˇㄗㄨㄛˋㄖㄨˊ:「ㄉㄨㄥˋㄍㄨㄥ」、「ㄉㄨㄥˋㄅㄧˇ」、「ㄉㄨㄥˋㄊㄨˇ」、「ㄉㄨㄥˋㄕㄣㄑㄧㄢˊㄨㄤˇ」。
  6. ㄉㄨㄥˋㄓㄜˊㄇㄟˇㄇㄟˇㄨㄤˇㄨㄤˇㄌㄩˇㄘˋㄖㄨˊ:「ㄉㄨㄥˋㄓㄜˊㄉㄜˊㄐㄧㄡˋ」。
  7. ㄩㄥˋㄗㄞˋㄉㄨㄥˋㄘˊㄏㄡˋㄅㄧㄠˇㄕˋㄋㄥˊㄌㄧˋㄏㄨㄛˋㄒㄧㄠˋㄍㄨㄛˇㄖㄨˊ:「ㄊㄧˊㄅㄨˊㄉㄨㄥˋ」、「ㄋㄧˇㄧˇㄐㄧㄥㄕㄨㄛㄉㄨㄥˋㄊㄚ˙ㄌㄜ˙ㄇ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òng
解釋:
  1. 物體改變原來狀態或位置。與「靜」相對。
    【例】吹動、移動、走動
  2. 使用。
    【例】動筆、動刀、動腦筋
  3. 有所作為、開始做。
    【例】動工、動身
  4. 觸發、感觸。
    【例】動怒、感動、心動
  5.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效果。
    【例】提不動、拿不動、搬不動
  6. 每每、往往。
    【例】動輒得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òng
解釋:
[動]
1.事物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與「靜」相對。如:「別動我的東西!」、「風吹草動」、「動一動,比較不冷」。
2.使用。如:「動筆」、「動刀」、「動腦筋」、「動心思」。
3.有所作為、開始做。如:「大家肯合作,動起來就快了!」、「動工」、「動身」。
4.觸發、感觸。如:「動怒」、「動人」、「感動」、「心動」。
5.吃。如:「他向來不動葷腥。」
[副]
1.每每、往往。如:「動輒得咎」。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每一獨往,動彌旬日。」
2.用在動詞之後,表示效果。如:「提不動」、「你說動他了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相關資料連結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ā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改變原狀,靜的相反。
  2. [[動] ] 開始去做。
  3. [[動] ] 運用。
音讀: tō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行為。
反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振動 相關客家語 停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