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土壤污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oil Pollu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將有害或令人厭惡之物質加入土壤中,而其濃度及數量足以使土壤效用或性質受到不利之影響者。
  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並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惡化的現象。土壤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廢水、城市污水和固體廢棄物、農藥和化學肥料、牲畜排泄物、生物殘體以及大氣沉降物等。土壤污染按污染物的來源和污染途徑,可分為四種:(1)水質污染型,主要是污水灌溉;(2)大氣污染型,污染物來自大氣沉降物,如酸雨、大氣核試驗的散落物;(3)農業污染型,污染物主要來自垃圾、污泥、農藥、化學肥料、農業薄膜等;(4)其他污染型,如工業廢棄物堆放,經水淋洗,引起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可導致土壤組成、結構、功能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植物正常生長發育,造成有害物質在植物體內累積,通過食物鏈,危害人畜健康,或經地面逕流、土壤風蝕,使污染物向其他地方轉移。土壤有一定自淨能力,但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難恢復,特別是重金屬污染。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土壤污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