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夜冠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octurnal Curassow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Nothocrax urumutum
形態:
體長66公分。頭部有一明顯的黑色頭冠,眼睛周圍上半部為黃色,下半部為黑色。頭部、頸部、胸部為紅色,腹部橙色,背部為紅褐色;中央尾羽為紅褐色,其他則為灰色,且末端為白色。
分布:
分布於南美洲,由委瑞內拉南部及己西南部至至秘魯東部。
生態習性:
棲息於森林環境。夜行性鳥類,常在夜裡自森林高處發出輕柔的、類似鴿子叫的咕咕聲。“urumutum”便是巴西的印地安人根據其叫聲命名而來。性隱秘,白天隱藏在樹洞或地面的洞穴梩。為樹棲性鳥類,但有時也會下到地面覓食落在地上的、成熟的果實。巢築於樹上的枝條,每窩可產2個卵。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雞形目(Order Galliformes)
科:
鳳冠雉科(Family Crac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夜冠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