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夾竹桃假尾孢菌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夾竹桃假尾孢菌
英文名: Pseudocercospora neriella
描述:
葉斑最初於葉片上表面呈邊界不明顯的淺黃色病斑,之後轉為淺灰色矩形病斑,無明顯邊界,寬3–10 ×2毫米,後期病斑變黃且呈明顯的綠色補丁狀,於相對應的下表面呈灰色,外觀上有些渾濁。於葉片下表皮產孢,略呈散佈狀。無子座。外部有大量二次菌絲體,與葉毛(特別是於凹陷的子座處)之間的糾結:菌絲半透明,1–2微米寬,具有分隔,具分支,於分生孢子梗呈分支狀。分生孢子梗不成束狀,由外部菌絲的末端和側邊長出,半透明至淺橄欖棕色,直立,不分枝,0–2個分隔,0–2個膝狀彎曲,頂端圓錐圓滑狀,5–20 × 2–3微米;分生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半透明至很淺的橄欖色,狹倒棍棒狀至絲狀,彎曲或波狀,頂端尖細或略尖細,基部倒圓錐形截斷,20–100 × 2–3微米。

分布:
分布於美國、日本、印度、台灣。在台灣則分布於台中市中興大學。</p>
作者: 黃尹則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