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柴頭 - 教育百科
ˊ
˙
  • 漢語拼音 chái tou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i tou
解釋:
供燃燒炊爨的木柴枯枝。後亦用以形容枯瘦乾癟的樣子。《水滸傳》第二一回:「且說閻婆下樓來,先去灶前點起個燈,灶裡見成燒著一鍋腳湯,再輳上些柴頭。」《醒世姻緣傳》第五六回:「他在廟裡尋見了侯、張二位道士,送了些布施,夾在那些柴頭棒杖的老婆隊裡,坐著春凳,靠著條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柴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â-thâ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木柴、木頭。
  2. [[形] ] 呆板。形容一個人木訥、不解風情。
  3. [[名] ] 棺材。
  4. [[名] ] 指祖先的牌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柴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柴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