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楛 - 教育百科
ˇ
ˋ
部 + 9 畫 = 13 kǔh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一種似荊而色紅的植物,莖可作箭桿。《廣韻.上聲.姥韻》:「楛,木名,堪為矢榦。」《詩經.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濟濟。」唐.孔穎達.正義:「陸璣云:『楛,其形似荊而赤,莖似蓍。上黨人織以為牛筥、箱器,又屈以為釵。』」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粗劣不堅固。《荀子.議兵》:「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唐.楊倞.注:「窳,器病也。楛,濫惡,謂不堅固也。」
2.比喻不正當。《荀子.勸學》:「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唐.楊倞.注:「楛與苦同,惡也。問楛,謂所問非禮義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