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歃血為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 xiě wéi méng
解釋:
  1. 古人結盟時,雙方口含牲血或用血塗在嘴邊,表示誠信不渝。
    【例】六國本已歃血為盟,攜手抵禦秦國,後被張儀連橫政策所離間,反遭秦國所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歃血為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 xuè wéi méng
解釋:
古代盟誓時,用牲血塗在嘴邊,表示誠信不渝。唐.蘇安恆〈請復位皇太子第二疏〉:「歃血為盟,指河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三國演義》第三三回:「幽州刺史烏桓觸,聚幽州眾官,歃血為盟,共議背袁向曹之事。」也作「歃血而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歃血為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似詞 瀝血以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