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ˋㄌㄥˇㄅㄨˊㄖㄜˋㄖㄨˊ:「ㄨㄣㄕㄨㄟˇ」、「ㄨㄣㄋㄨㄢˇ」、「ㄨㄣㄉㄞˋㄉㄧˋㄑㄩ」。
  2. ㄌㄥˇㄖㄜˋ˙ㄉㄜㄔㄥˊㄉㄨˋㄖㄨˊ:「ㄕㄨㄟˇㄨㄣ」、「ㄑㄧˋㄨㄣ」、「ㄊㄧˇㄨㄣ」、「ㄨㄣㄉㄨˋ」。
  3. ㄖㄡˊㄏㄜˊㄒㄧㄤˊㄖㄨˊ:「ㄨㄣㄖㄡˊ」、「ㄨㄣㄑㄧㄥˊ」、「ㄨㄣㄕㄨㄣˋ」、「ㄨㄣㄏㄜˊ」。
  4. ㄕㄠㄨㄟˊㄐㄧㄚㄖㄜˋㄖㄨˊ:「ㄨㄣㄐㄧㄡˇ」、「ㄅㄚˇㄋㄧㄡˊㄋㄞˇㄨㄣㄧˊㄒㄧㄚˋ。」
  5. ㄈㄨˋㄒㄧˊㄖㄨˊ:「ㄨㄣㄒㄧˊ」、「ㄨㄣㄕㄨ」、「ㄨㄣㄍㄨˋㄦˊㄒㄧ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ēn
解釋:
  1. 不冷不熱。
    【例】溫暖、溫水、溫帶
  2. 柔和、良善。
    【例】溫柔敦厚、溫文儒雅
  3. 使暖和。
    【例】溫酒、溫被
  4. 複習。
    【例】溫書、溫故而知新
  5. 冷熱的程度。
    【例】體溫、室溫、高溫
  6.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ēn
解釋:
[形]
1.不冷不熱。如:「溫暖」、「溫水」、「溫帶」。漢.王充《論衡.寒溫》:「近水則寒,近火則溫。」
2.柔和。如:「溫柔」、「溫順」。《論語.述而》:「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3.做事不爽快。如:「溫吞」、「這個人溫得很。」
[動]
1.使暖和。如:「溫一壺酒」。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母坐於床,擁被覆雙足,解衣以胸溫兒背。」
2.複習。如:「溫書」、「溫習」。《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名]
1.冷熱的程度。如:「體溫」、「室溫」、「高溫」。
2.姓。如漢代有溫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u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Un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半燒冷拉圇仔燒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