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漆身吞炭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qī shēn tūn t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ī shēn tūn tàn
解釋:
戰國時豫讓為了刺殺趙襄子替主報仇,漆身以改變容貌,吞炭將嗓子弄啞,使人不能辨認。典出《戰國策.趙策一》。後比喻不惜性命以報答主恩。明.朱鼎《玉鏡臺記》第一二齣:「我自願漆身吞炭,嘗膽臥薪,同心協力期雪恥,須歃血為誓,歃血為誓。」也作「吞炭漆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漆身吞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