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苔原氣候 - 教育百科
ˊ
ˊ
ˋ
ˋ
  • 漢語拼音 tái yuán qì hòu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ái yuán qì hòu
解釋:
極地氣候。終年寒冷,氣溫恆在攝氏十度以下,夏季解凍時地面上可生長苔蘚,地衣等植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苔原氣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undra Climat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柯本氣候分類系中,一地之最暖月平均氣溫在0℃與10℃之間者即屬苔原氣候。苔原氣候主要分布於極地的海岸地區,大致在南北緯的60°至75°緯度範圍內。其氣候特徵是冬季長且嚴寒,夏季短且涼爽,嚴格說,苔原氣候是沒有夏季的。此外,其年降水量也相當少,主要是降在所謂的「夏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苔原氣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