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觸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ㄡˋㄌㄟˋㄧˇㄐㄧㄠˇㄉㄧㄥˇㄓㄨㄤˋㄖㄨˊ:「ㄉㄧˇㄔㄨˋ」。
  2. ㄍㄢˇㄉㄨㄥˋㄖㄨˊ:「ㄍㄢˇㄔㄨˋ」、「ㄔㄨˋㄉㄨㄥˋ」。
  3. ㄇㄠˋㄈㄢˋㄖㄨˊ:「ㄔㄨˋㄈㄢˋ」、「ㄔㄨˋㄋㄨˋ」。
  4. ㄌㄧㄤˇㄨˋㄒㄧㄤㄐㄧㄝㄩˋㄉㄠˋㄖㄨˊ:「ㄐㄧㄝㄔㄨˋ」、「ㄔㄨˋㄕㄚ」、「ㄔㄨˋㄉㄧㄢˋ」、「ㄔㄨˋㄇㄛ」、「ㄧˊㄔㄨˋㄐㄧˊㄈ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ù
解釋:
  1. 獸類用犄角頂撞。
    【例】牴觸
  2. 碰撞、接遇。
    【例】接觸、觸電、一觸即發
  3. 感動、引發。
    【例】感觸、觸怒
  4. 冒犯、干犯。
    【例】觸法、觸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ù
解釋:
[動]
1.獸類用犄角抵物。《易經.大壯卦.九三》:「羝羊觸藩,羸其角。」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九.如是我聞三》:「奴子劉琪,畜一牛一犬,牛見犬輒觸,犬見牛輒噬。」
2.碰撞、遇到。如:「接觸」、「觸電」、「一觸即發」、「觸景生情」。《左傳.宣公二年》:「觸槐而死。」
3.冒犯、干犯。如:「觸犯長上」。《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婆婆耐不過,從頭將打先生、罵媒人、觸夫主、毀公婆,一一苦訴一遍。」
4.感動、引發。如:「感觸」。宋.林正大〈滿江紅.寂寞江城〉詞:「怕明朝,酒醒落紛紛,那忍觸。」《鏡花緣》第四回:「武后聽罷,心中忽然動了一動,倒像觸起從前一件事來。」
[名]
姓。如戰國時趙國有觸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a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兩獸的角相抵觸。
  2. [[動] ] 被角等頂到。
  3. [[動] ] 爭鬥、吵架。
音讀: tsh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sh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