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語言攻擊行為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erbally Aggressive Behavior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語言攻擊行為」又稱「狂言亂語」是社會行為發展的第三階段。此階段兒童已知道禁止的行為,但是常會忘記,語言的禁止是從成人內化而來,但並不十分成熟,用語言當作攻擊的方式,並企圖知道使用語言控制他的世界,以求滿足。語言攻擊行為表現下列的特徵:
  1. 喜說笑、好戲弄與嘲笑其他學生;
  2. 咒罵其他學生;
  3. 當被要求嚴肅認真一點時,故作輕鬆且開玩笑;
  4. 對教師說無禮的話,或諷刺教師;
  5. 當班級正進行教學時,喊叫出不適當的評論;
  6. 經常喊叫;
  7. 當其他學生被譴責時大聲笑,並且在大庭廣眾前表現歡樂的行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語言攻擊行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