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麋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ㄅㄨˇㄖㄨˇㄌㄟˋㄉㄨㄥˋㄨˋㄩˇ鹿ㄌㄨˋㄊㄨㄥˊㄌㄟˋㄦˊㄕㄠㄉㄚˋㄒㄩㄥˊㄇㄧˊㄑㄧㄥㄏㄟㄙㄜˋㄊㄡˊㄕㄥㄐㄧㄠˇㄇㄧˊㄔㄥˊㄏㄜˊㄙㄜˋㄊㄧˇㄒㄧㄥˊㄌㄩㄝˋㄒㄧㄠˇㄖㄨˊ:「ㄇㄨˋㄑㄧㄢˊㄗㄞˋㄅㄟˇㄇㄟˇㄐㄧˊㄓㄡㄧㄚˋㄓㄡㄇㄧˊㄧˇㄌㄧㄝˋㄨㄟˊㄅㄠˇㄏㄨˋㄉㄨㄥˋ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動物名。脊椎動物哺乳綱偶蹄目。與鹿同類而稍大。雄麋青黑色,頭生枝角。雌麋呈褐色,體形略小。
    【例】目前在北美及歐洲、亞洲,麋已列為保護動物。 △麋鹿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動物名。脊椎動物哺乳綱偶蹄目。與鹿同類而稍大,雄麋青黑色,頭生枝角,雌麋呈褐色,體略小。
2.眉毛。通「眉」。《荀子.非相》:「伊尹之狀,面無須麋。」
3.水邊。通「湄」。《詩經.小雅.巧言》:「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4.姓。如宋代有麋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