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締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ㄝˊㄏㄜˊㄉㄧㄥˋㄌㄧˋㄖㄨˊ:「ㄉㄧˋㄐㄧㄠ」、「ㄉㄧˋㄩㄝ」。
  2. ㄐㄧㄢˋㄌㄧˋㄐㄧㄢˋㄗㄠˋㄖㄨˊ:「ㄉㄧˋㄗㄠˋ」、「ㄉㄧˋㄔㄨㄤˋ」。
  3. ㄑㄩˇㄉㄧˋㄈㄚˇㄐㄧㄣˋㄓˇㄇㄡˇㄓㄨㄥˇㄨㄟˊㄈㄚˇㄒㄧㄥˊㄨㄟˊㄖㄨˊ:「ㄨㄟˋㄨㄟˊㄔˊㄕˋㄖㄨㄥˊㄐㄧˊㄐㄧㄝㄉㄠˋㄔㄤˋㄊㄨㄥㄐㄧㄥˇㄈㄤㄓㄥˋㄐㄧㄚㄑㄧㄤˊㄑㄩˇㄉㄧˋㄌㄧㄡˊㄉㄨㄥˋㄊㄢㄈ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締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結合、訂立。
    【例】締交、締約
  2. 建立、建造。
    【例】締造、締創
  3. →取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結、結合、訂立。如:「締交」、「締約」、「締結」。
2.建立、建造。如:「締創」、「締造」。《西京雜記》卷六:「(劉)歆欲撰漢書,編錄漢事,未得締構而亡。」
3.約束、制止。如:「取締不法商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結、結合、訂立。如:「締交」、「締約」、「締怨」。《說文解字.糸部》:「締,結不解也。」《廣韻.去聲.霽韻》:「締,結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縱締交,相與為一。」《新唐書.卷一四八.列傳.張孝忠》:「孝忠重德滔,為子茂和聘其女,締約益堅。」

2. 建立、建造。如:「締創」、「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締造了中華民國。」《西京雜記》卷六:「歆欲撰漢書,編錄漢事,未得締構而亡。」明.楊慎《丹鉛總錄.卷一五.字學類.英光堂帖》:「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櫨榱桷,雖具準繩,而締創既成,氣象自有工拙。」

3. 禁止、制止。如:「取締不法商人。」

注音: ㄉ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締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