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譖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èn
解釋:
  1. 毀謗、誣陷。
    【例】譖言、譖下謾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èn
解釋:
[動]
毀謗、誣陷。《公羊傳.莊公元年》:「夫人譖公於齊侯。」唐.柳宗元〈罵尸蟲文〉:「譖下謾上,恆其心術,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ㄗㄣˋ

毀謗、誣諂。《說文解字.言部》:「譖,愬也。」《廣韻.去聲.沁韻》:「譖,讒也、毀也。」《字彙.言部》:「譖,讒毀也。」《公羊傳.莊公元年》:「夫人譖公於齊侯。」唐.柳宗元〈罵尸蟲文〉:「譖下謾上,恆其心術,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㈡ㄐㄧㄢˋ

不信任。《集韻.去聲.栝韻》:「譖,不信也。」《詩經.大雅.桑柔》:「朋友已譖,不胥以穀。」漢.鄭玄.箋:「譖,不信也。」

注音: ㈠ㄗㄣˋ ㈡ㄐ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譖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