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呶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o
解釋:
  1. 大聲喧鬧。
    【例】呶呶不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o
解釋:
[動]
大聲喧鬧。《說文解字.口部》:「呶,讙聲也。」《詩經.小雅.賓之初筵》:「賓既醉止,載號載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ㄋㄠˊ

喧鬧。《說文解字.口部》:「呶,讙聲也。」《詩經.小雅.賓之初筵》:「賓既醉止,載號載呶。」唐.柳宗元〈遊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逍遙屏幽昧,淡泊辭諠呶。」

㈡ㄋㄨˊ

噘嘴、嘟嘴。《紅樓夢》第八回:「晴雯向裡間炕上呶嘴。寶玉一看,只見襲人和衣睡著在那裡。」《精忠岳傳》第五二回:「牛皋不敢做聲,呶著嘴,嘓噥個不了。」

注音: ㈠ㄋㄠˊ ㈡ㄋ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呶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