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沴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ㄨㄟˇ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水流不順暢。《說文解字.水部》:「沴,水不利也。」
[名]
惡氣、災病。唐.殷堯藩〈冬至酬劉使君〉詩:「漸喜一陽從地復,卻憐群沴逐冰消。」宋.文天祥〈正氣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水流不暢。引申為阻水之坡岸。《說文解字.水部》:「沴,水不利也。」清.段玉裁.注:「服虔曰:『沴、河岸之坻也。』晉灼申之曰:『沴、渚也。』按坻礙水,令水不行,故謂之沴。」《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秦神下讋,跖魂負沴。」唐.顏師古.注:「服虔曰:『沴,河岸之坻也。』」

2. 惡氣、災病。《玉篇.水部》:「沴,相傷也。」《廣韻.去聲.霽韻》:「沴,妖氣。」《集韻.入聲.屑韻》:「沴,陵亂也。《莊子》:『陰陽之氣有沴。』」唐.殷堯藩〈冬至酬劉使君〉詩:「漸喜一陽從地復,卻憐群沴逐冰消。」宋.文天祥〈正氣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注音: ㄌ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沴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