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耬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ㄌㄟˇ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lóu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óu
解釋:
[名]
一種農具。《廣韻.平聲.侯韻》:「耬,種具。」參見「耬車」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舊時播種的農具。形似三足犁,中放耬斗,裝種子,由牛馬牽引,邊行邊搖,種子隨即撒下。《廣韻.平聲.侯韻》:「耬,種具。」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一.耕田》:「武帝以趙過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二犂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說郛.卷七五上.齊民要術.大小麥》:「大、小麥皆須五月、六月暵地。種大、小麥,先㽟,逐犂䅖種者佳,其山田及剛强之地,則耬下之。」亦稱為「耬車」、「耬犁」。

注音: ㄌ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