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熸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ㄏㄨㄛˇ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ji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n
解釋:
[動]
1.火熄滅。《玉篇.火部》:「熸,火滅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王夷師熸。」晉.杜預.注:「吳、楚之間謂火滅為熸。」
2.戰敗、潰敗。《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子瑕卒,楚師熸。」《清史稿.卷二四.德宗本紀二》:「庚寅,劉公島陷,水師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火熄滅。澤存堂本《玉篇.火部》:「熸,火滅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王夷師熸。」晉.杜預.注:「吳、楚之間謂火滅為熸。」漢.蔡邕〈釋誨〉:「懼煙炎之毀熸,何光芒之敢揚哉?」

2. 燒毀、滅亡。唐.李世民〈克高麗遼東城詔〉:「聊命縱火,數處熸燃,焚其樓雉,並為煨燼。」清.梁啟超《中華大字典.序》:「始皇焚書,古文熸焉。」

3. 戰敗、潰敗。《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子瑕卒,楚師熸。」《清史稿.卷二四.德宗本紀二》:「庚寅,劉公島陷,水師熸。」

注音: ㄐㄧ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熸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