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誤解型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isunderstanding Pattern
作者: 蔡長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許多研究指出,學生對於自然現象所持的觀點和其解釋模式常有別於科學家們對該相同事物的認定,若學生對於某自然現象,原先已有了不正確的想法,這些想法容易對教材內容產生誤解而造成迷思。
  柏金斯(D.N. Perkins, 1988)等人指出,誤解的型式(pattern)有三種:生手型式(naive pattern)、慣例型式(ritual pattern)和難題型式(Gordian pattern)。
  生手型式的誤解是最常見的型式,此名詞點出大部分生手學生的思考方式。這些學生通常不具有充分的知識,誤解通常出現在正式教學之前。
  比起生手型式的誤解,慣例型式的誤解是出現在學生已經接受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而且,此時學生可能已經發展出一些解題技能。乍看之下,學生似乎已經有相當足夠的理解,但在深度分析之後,發現學生只是以一種慣例的型式來運用其知識,當遇到新的問題時,學生並無法解決。
  難題型式的來源是「哥帝爾難結」(Gordian knot),當專家以一連串沒有被發現的錯誤來將一個理論精緻化時,此種型式的誤解就發生了,例如十七世紀時,一些科學家對熱現象實驗所做的一些解釋。
  學生對事物的誤解有其自己的一套邏輯,似乎存在著一個誤解結構,此結構可以讓人們合乎邏輯地由誤解的來源追蹤出錯誤的結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誤解型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