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髖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ān
解釋:
  1. 兩股上接於腰部的骨頭。由腸骨、坐骨、恥骨合成,左右各一。為組成骨盆的大骨之一。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ān
解釋:
臀部的骨頭,左右各一,由腸骨、坐骨、恥骨合成,連接薦椎組成骨盆,下接股骨形成髖關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兩股上接於腰部,組成骨盆之大骨。《說文解字.骨部》:「髖,髀上也。」《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則斧。」《黃帝內經素問.卷三四.氣交變大論》:「甚則屈不能伸,髖髀如別。」

2. 臀部。《龍龕手鏡.骨部》:「髖,尻也。」

注音: ㄎㄨ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髖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