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湮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n
解釋:
  1. 埋沒。
    【例】湮滅、湮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n
解釋:
[動]
1.沒落、埋沒。《說文解字.水部》:「湮,沒也。」如:「古蹟湮滅」、「湮沒無聞」。
2.堵塞。通「堙」。《莊子.天下》:「昔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
[形]
久遠。《新唐書.卷一一○.諸侯蕃將傳.李多祚傳》:「後入中國,世系湮遠。」
注音:
漢語拼音: yān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ㄣ

1. 沒落、埋沒。如:「古蹟湮滅」、「湮沒無聞」。《說文解字.水部》:「湮,沒也。」《國語.周語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絕後無主,湮替隸圉。」晉.潘岳〈楊仲武誄〉:「如何短折,背世湮沉,嗚呼哀哉!」

2. 堵塞。通「垔」。《莊子.天下》:「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元.虞集《道園學古錄.卷一七.徽政院使張忠獻公神道碑》:「山夷川湮,茲銘不磨。」

 ㈡ㄧㄢ,ㄧㄣ之又音。

注音: ㈠ㄧㄣ ㈡ㄧ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