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鰣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ˊ
部 + 10 畫 = 21 sh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解釋:
  1.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形扁而長,背黑腹白。肉質肥美,多細刺,胸腹皆有堅韌的三角鱗。原產海中,夏初產卵於河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解釋:
[名]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鯡形目。形扁而長,背黑腹白。肉質肥美,多細刺,腹下有稜鱗。夏初產卵於河口。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四.鱗部.鰣魚》:「鰣,形秀而扁,微似魴而長。白色如銀,肉中多細刺如毛,其子甚細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英文名: Tenualosa reevesii
描述:
體呈長卵圓形,側扁;腹部有稜鱗,16-17+14個。頭部頂骨緣窄,頂緣無細紋。吻等於成大於眼徑。眼側位;脂性眼臉發達。口小,端位;上下頜約等長;前上頜骨中間具顯著缺刻;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下方;無齒。鰓蓋骨光滑。體被圓鱗,後緣無細孔;背鰭和臀鰭基部之鱗鞘低;腹鰭基部具腋鱗;尾鰭具細鱗。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末端軟條不延長如絲,具軟條17-18;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18-20;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幼魚期體側具斑點,成魚時消失。背、尾鰭具灰黑色緣。
分布:
分布於中國沿海至南中國海。臺灣澎湖曾有記錄。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