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口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滔滔不絕,如瀑布流瀉不止。形容能言善。《金瓶梅》第三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就是一回。」《儒林外史》第四回:「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典故,不由得不信。」也作「懸河瀉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健壯有力。如:「強健」、「強壯」、「強勁」。
使力令人屈服。如:「強暴」、「強占」。
勢力大的。如:「強大」、「豪強」、「強權」、「世界強國」。
勝過、比較好。如:「他的表現比我強。」
表示數量有餘。如:「三分之二強」。
逼迫。如:「勉強」、「強人所難」。
固執。如:「倔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陳述、說明。如:「講解」、「解釋」、「解」。
1.文體名。古代文體之一,旨在論解說。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文籍考》:「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眾口鑠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漢.劉向《新序.卷三.雜事》:「夫以孔、墨之,而不能自免。何則?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國的。《漢書.卷八八.西域傳.贊曰》:「不率華禮,莫有典書。」《北史.卷三六.薛傳》:「於是風化大行,有同華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解。如:「你這話未免轉得太硬了。」
買櫝還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王謂田鳩曰:「墨子者,顯學也。其身體則可,其言多不,何也?」曰:「……楚1>人有賣其珠於鄭2>者,為木蘭3>之櫃,薰以桂椒4>,綴以珠玉,飾以玫瑰5>,輯以羽翠6>。鄭人買其櫝7>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今世之談也,皆道說文辭之言,人主覽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說,傳先王之道,論聖人之言,以宣告人。若其辭,則恐人懷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與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類,故其言多不。」 〔注解〕 (1) 楚:春秋時楚國。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本子爵,春秋時僭號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2) 鄭:春秋時...
曲高和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玉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著名文學家,善於辭賦,作品有〈九〉〈招魂〉等,與屈原並稱「屈宋」。關於宋玉的生平,今存甚少,且互相矛盾,依《史記.屈原列傳》末尾所記,可知宋玉應是屈原的一個後輩,曾向屈原學習,但因出身寒微,而致仕途蹇困。有一次楚襄王對宋玉說:「我聽到許多有關於你的不好傳言,是不是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宋玉擅長言論,馬上就說:「請大王先寬恕我的過錯,讓我先講一段故事。」楚襄王答應了,於是宋玉便說道:「有一個外地的歌者來到了郢都,在市集中唱著下里、巴人這些通俗的歌曲,一開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數千人之多;後來他改唱陽阿、薤露等比較不俗的歌曲,跟著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數百人;等到他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此。《論語.憲問》:「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唐.柳宗元〈桐葉封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於唐。吾意不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