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0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學況〕(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1923年首次出版以來,由於其編輯嚴謹,重視品質,[College Blue Book]已被視為查詢美國高等教育況之標準參考書。
  該書自1923年至1939年每隔5年出版一次;二次大戰後,自1947年起每隔3年出版一次;自1968年第12版以後,每隔兩年出版一次。該書內容由各大學自行提供,資料完整、豐富且正確,大致可分為3部分,每一部分約10餘頁:
  (一)第1部分:
  提供美國各公私立學院和大學之基本資料,包括一般大學,2年制學院、女子學院、男子學院、教會學校、商業學院等;此外,正文前並有關於如何選擇學校、入學考試等文章作參考。
  (...
社會科的關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科(或稱社會學科)是由美國所形成的學科,在本世紀初葉即已建立。有關社會科的定義不少,美國馬克西姆(Maxim)認為:「社會科乃是運用各種社會科學的念、原理原則和探究方法,以協助兒童了解他們自己、他人、他們的環境以及這些構成因素間相互關係的一種統合科目」。我國黃炳煌將社會科定義如下:「社會科乃是一門整合有關人際關係的經驗與知識的統合科目,而其目的則在教導學生熟諳社會科學的知識結構(包括念與原則)和探究方法,藉以澄清價值,作理性之決定,並據以採取行動」。可見社會科是一「綜合性」的科目。
  各國在相繼引入社會科以後,都把社會科做為教導學生處理人際關係,培養優秀公民為宗旨,基索...
念參考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念參考模式(Conceptual Reference Model,簡稱CRM)一詞源自於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國際文獻委員會(Comité International pour la DOCumentation,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Documentation,簡稱CIDOC)制定與推展的一項博物館標準,全名為「CIDOC念參考模式」(CIDOC Conceptual Reference Model)。此一CRM主要目的是制定博物館界的領域念與其詞彙,及念詞彙間的語意關係。以...
教育中的民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主念在西方雖然早已植基於希臘雅典時期,但具體地提出民主政治的思想及制度,則是啟蒙運動及法國大革命以後的事。啟蒙運動時期,自由的、改革的教育學者已經注意到健全而穩定的共和國,需要由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組成,如法國的康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 1743~1794)及美國的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這些思想家都主張建立公共學校,以便達成良好公民培育的使命,俾這些公民能夠成為共和國的真正主人。此外,教育的民主念,具體地表現在下列的一些主張上,即:人是平等的,因此唯有普及教育才符合民主的要求;教育是人民自己的事務,不應完全採諸在政府...
目睭掛斗,看人物就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太貪心,看到別人的東西就想要。
括分類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括分類法是由國際文獻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Documentation)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於1971年發展的主題號碼表,亦稱為主題層面參照碼(Subject-Field Reference Code,簡稱SRC)。
  括分類法之發展,導源於聯合國世界科技資訊系統(Universal System for Inform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計畫。分類表於1978年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度氣。《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始救生人,終明風。」《宋書.卷五七.蔡廓傳》:「幼立風,家行尤謹。」
念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面看來只表達一個念的詞組,卻可以看成句子,與一般表達完整意思的思想句不同,這種句子叫做念句。如:「花一樣的年華。」但念句也都含有說話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如:「好得很!」即含有「這件事好得很」的說話人的思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測度物體輕重、長短的量器。《淮南子.時則》:「今官市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稱,端權。」《楚辭.賈誼.惜誓》:「若稱量之不審兮,同權而就衡。」
動態的才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人類學很重視人的可塑性與學習能力兩種要素;前者是可教育性的基礎,後者是學習成就的基礎,兩者互有關係。因為人有可塑性,才能獲得學習成就,也因為人有學習能力才能從事學習。
  德國教育人類學家饒特(Heinrich Roth),主張學習必須被認為是「動態的才能念」,才能建立學習的念。因為學習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而人有可教育性,所以不斷形成自己;又因人有學習能力,所以不斷獲得知識與能力,提升自己,追求成就。
  把學習視為「動態的才能念」,就是說:第一,學習是一種動態過程,才能把教育視為是一種有價值的活動;第二,學習在培養人的才能,使人成為有能力的人,包括各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