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概括分類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road System of Ordering,簡稱BSO
作者: 陳敏珍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概括分類法是由國際文獻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Documentation)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於1971年發展的主題號碼表,亦稱為主題層面參照碼(Subject-Field Reference Code,簡稱SRC)。
  概括分類法之發展,導源於聯合國世界科技資訊系統(Universal System for Inform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計畫。分類表於1978年由國際文獻聯盟正式出版。此分類系統主要的功能,係作為現存的分類表、索引典(Thesauri)、及其他資訊檢索系統的轉換機制(Switching Mechanism)。它並非要取代或補充任何分類、索引系統,其目的在於促使他們在一般的基礎上,能夠完全相容,以便於資訊的傳輸與交流。
  正如其名稱所顯示,此分類法的架構非常簡單,僅提供4,000個複分項目(Subdivision),但大多數皆可依據現代多面式分類(Faceted Classification)的基本原則,自由地加以組合。它主要的特色是採用一套新式的註記系統(Notation System)。此註記法完全以數字為基礎,數字由3組號碼組成,由左至右分別為3位、2位、2位數字,其間以逗點區隔。採用此「3,2,2」形式,以顯示其層級化的結構,並確保其最大的親和力與彈性。
  概括分類法具有3個基本層面,即資料來源的型態(相當於一般分類表的形式複分)、時間、地點。在每一個主題範圍內,再做以下5個項目細分:(1)運作之工具或設備;(2)運作;(3)過程、互動;(4)部分、次系統或產品;(5)研究主體、整體系統。其結構如下:
  716  Building Construction & Services
   ,10,30  Building Materials
   ,30  Building Construction Work
    ,37  Timber Construction
   ,40  Parts of Buildings
    ,45  Walls
   ,50  Engineering Services & Installations
    ,52  Heating
  ,70  Finishing & Decorating
  較複雜的主題可以由此表不同部分的類號加以組合,唯其間須以連字符號(Hyphen)加以連接,例如建物營造之環境問題,即以716-390表示,其中390代表環境。
  雖然概括分類法並非為圖書之分類而設計,但可應用於概括之排架分類表,以便讀者於開架閱覽室瀏覽相關館藏。此國際性轉換語言,未來在資訊系統之運作、轉介網路(Referral Network)及國際叢刊資料系統(International Serials Data System,簡稱ISDS)將扮演重要角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概括分類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