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5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存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有」的原始意義是指其實的存在(existence)。然而,從語言學或文法學的角度來看,特別是以不定詞「存在成……」(to be)來說,可對「存有」有不同層面的說明;其中主要的有:(1)存在的(existential),如說「這些東西將是……」或「那裡有……」;(2)敘述的(predicative),如「這是紅色」或「這是桌子」;(3)不假的(veridical),如「……是真的」;(4)構成的(constitutive),如「這房子是磚塊和灰泥(造成的)」;以及(5)表象的(presentational),如「『禿頭』的意義是沒有頭髮」。另外,存有的表達有時指現在,像是「他很累了」;有...
在世存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世存有」為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存在哲學的中心思想。他認為人的存在是「人的在世存有」,是屬於存在本體論(existential ontology)的基本論題。因為本體是探討「存在」的問題,他認為要了解本體論應該採用分析的方法,即「存在分析」(existential analysis)的方法,所以他的哲學又稱為「存在本體論」或「基本本體論」(fundamental ontology)。「基本本體論」主要的課題在謀求對存在的了解。因此他的存在本體論,先作「存有的了解」,然後再作「存在的分析」。
  他的「存在本體論」是一種存在的...
存有的層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宇宙整體的區別及統一,依於存有的層次。因為人以小宇宙(microcosm)的資格反映了大宇宙(macrocom),物質及精神兩基本層次相交於人這一中心點,所以人自身也具有存有的層次。
  在物質及精神兩個基本的存有層次中,精神不論在廣度及深度上,均較物質為實在界中更強有力的因素。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即認為人的精神存有不從屬於軀體,而能在軀體消逝後繼續留存,具有無限性:因為一切自然的運動都指向一個目的,在自然界中所尋求的目的,即是從潛能到實現狀態的發展,和形式在質料中的體現。所謂潛能和實現之分,即是對一物之起點而言,為實現;對未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活著。如:「存在」、「生存」、「存活」。
保留。如:「保存」、「存疑」、「去蕪存菁」、「碩果僅存」。
積聚。如:「積存」、「存款」、「存貨」。
寄放。如:「存放」、「存物箱」。
懷有、含有。如:「存心」、「心存善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動作的存有。如:「鑲著花邊兒」、「貼著標語」。
得饒人處且饒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做事不要太過分,對人要存有恕道、留有餘地。宋.俞文豹《唾玉集.常談出處》:「蔡州褒信縣有道人工棋,常饒人先,其詩曰:『……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紅樓夢》第五九回:「平兒笑道:『得饒人處且饒人,得省的將就省些事也罷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存有私心或固執己見。[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閉門造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指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修行。透過智慧開悟後,還須勤於修行,才能使本就存有的佛性透顯出來。未證成佛身時,即為三者未能融合,此時一佛二菩薩似乎是三個個體;當證成佛身時,三者則合為一體。欲修行者,必須先了解這個道理,然後順應因緣來修行,如此便能與佛祖最初的修行相應和。這就好像雖然關起門在家製造車子,但因為依循著一定的規則,所以成品能完全符合應行的軌跡。「閉門造車」這句成語在這裡原是用來比喻依循著一定的原則行事,後則轉用於比喻凡事只憑主觀辦事,不問是否切合實際。
席不暇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現存有《墨子》一書,是墨家思想的代表。 (5) 無煖席:沒有因久坐而溫暖的席子。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於行道。煖,通「暖」。 (6) 聖人:指上文伊尹、呂望、百里奚、管仲、孔子、墨子。 (7) 不高山,不廣河:不以山為高,不以河為廣。表示不會因山高河廣而絕行道之念。 (8) 干:營求、求取。〔參考資料〕 漢.班固〈答賓戲〉(據《文選.卷四五.設論》引)蓋聞聖人有一定之論,烈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後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時而獨彰。是以聖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