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8.44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時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時施政的原則。《左傳.文公六年》:「不告閏朔,棄時政也。」
2.當時的政令。《後漢書.卷四七.班超等傳.論曰》:「時政平則文德用,而武略之士無所奮其力能。」
時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遇有大變革時,正式政府未產生,暫時組織一個代行政府職權的機關。如民國元年元旦,國父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偽臨時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七年日本在北平所成立的偽組織。轄華北四省及平津青三市,王克敏為偽行政委員會長,二十九年取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的事情。如:「政事」、「政治」、「從政」。
公家機關的業務。如:「內政」、「財政」、「省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候,一段的時間。如:「現時」、「古時」、「那時」。
一定的時間。如:「按時」、「準時」、「限時」。
機會。如:「時機」、「時來運轉」。
經常。如:「時常」、「時時」、「學而時習之」。
偶爾。如:「時好時壞」。
現在的、當前的。如:「時弊」、「時裝」、「時事」、「時局」。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時為六十分。如:「這件事不是一時三刻的時間就可以完成。」
模稜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張居正〈時政切要疏〉:「臣竊見近年以來,紀綱不肅,法度不行,上下務為姑息,百事悉從委徇,以模稜兩可謂之調停,以委曲遷就謂之善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摻雜。唐.魏徵〈論時政疏〉:「雜茅茨於桂棟,參玉砌於土階。」
不置可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據《浮溪集.卷二五》引)公諱膚敏,字商彥,少力學問。……先是,公論時政。上曰:「崇寧大觀1>以來,所以亂祖宗法者,由宰相2>持祿3>。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馴4>致前日之禍,自今當以為戒。」 〔注解〕 (1) 崇寧大觀:北宋徽宗的兩個年號。 (2) 宰相:古代君主的最高幕僚,為百官之長。 (3) 持祿:保住祿位,無所建樹。 (4) 馴:逐漸。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張養浩《歸田類稿.卷二.時政書》:「傳曰:『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又曰:『監于先王成憲,其永無愆。』前輩亦云:『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伏願陛下詳味斯言,則致治之方有不難見大抵。」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密同鄉的高官劉勝,也辭官還鄉。劉勝為人明哲保身,不問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對杜密稱讚劉勝是個不過問時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愛管閒事,希望他改變一下習性,學習劉勝不過問時政。就說:「劉勝曾任大夫,現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見不少重要人士,理當多關心政事。可是他知道有賢能的人,卻不往上舉薦;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報。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這是國家的大罪人啊!而我見到有志於正義、盡力行善的賢者就向您推薦,見到違背正道、喪失節操的人就向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佩又慚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後來「噤若寒蟬」這句成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