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朗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ㄇㄧㄥˊㄌㄧㄤˋㄖㄨˊ:「ㄇㄧㄥˊㄌㄤˇ」、「ㄎㄞㄌㄤˇ」、「ㄑㄧㄥˊㄌㄤˇ」、「ㄌㄤˇㄌㄤˇㄑㄧㄢˊㄎㄨㄣ」。
  2. ㄍㄠㄕㄥㄖㄨˊ:「ㄌㄤˇㄉㄨˊ」、「ㄌㄤˇㄙㄨ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朗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ǎng
解釋:
  1. 明亮。
    【例】明朗、晴朗
  2. 聲音清晰、響亮。
    【例】朗誦、朗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ǎng
解釋:
[形]
明亮。如:「明朗」、「晴朗」。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副]
響亮。如:「朗誦」、「朗讀」。《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凝思幽巖,朗詠長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á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ló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明亮。如:「明朗」、「晴朗」。《說文解字.月部》:「朗,明也。」《詩經.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終。」漢.毛亨.傳:「朗,明也。」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2. 響亮。如:「朗誦」、「朗讀」。晉.孫綽〈遊天台山賦〉:「凝思幽巖,朗詠長川。」唐.劉禹錫〈秋江早發〉詩:「凝睇萬象起,朗吟孤憤平。」

3. 聰明。《晉書.卷七四.列傳.桓彝》:「彝少孤貧,雖簞瓢,處之晏如。性通朗,早獲盛名。」《宋史.卷二四.高宗本紀一》:「資性朗悟,博學彊記,讀書日誦千餘言。」

4. 姓。如明代有朗清。

注音: ㄌ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朗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