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不確定的本質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icht Festgestelltes Wesen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不確定的本質」為德國生命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所提出的理論,他認為人的「不確定的本質」是為人繼續發展的條件,由於人有「不確定的本質」,本身的塑造工作未完成,才有繼續發展的可能性;如果人的本質已經確定,那麼他就沒有發展的可能性了。因此人的發展,首先要考慮到的條件是其本質是否已經確定。
  後來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認為「生長首要條件是未成熟」的理論,與尼采的理論相互輝映。杜威所說的未成熟是指正因為有機體尚未成熟,才能有生長和發展。即人類在未成熟期間的一切行為習性尚未形成,所以接受外來影響而變化與發展的可能性特別大。這看法在教育上有積極的意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不確定的本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