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鬌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ㄅㄧㄠ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duǒduò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ǒ
解釋:
[名]
小孩剪髮後所餘留的頭髮。《禮記.內則》:「三月之末,擇日翦髮為鬌。」唐.孔穎達.正義:「三月翦髮所留不翦者謂之鬌。」
注音:
漢語拼音: duò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ㄧ)ㄉㄨㄛˇ

1. 頭髮掉落。亦指小孩剪髮後所餘留之頭髮。段注本《說文解字.髟部》:「鬌,髮墮也。」清.段玉裁.注:「鬌本髮落之名,因以為存髮不翦者之名。」《禮記.內則》:「三月之末,擇日翦髮為鬌。」唐.孔穎達.正義:「三月翦髮所留不翦者謂之鬌。」《金史.卷一八.哀宗本紀下》:「丁巳,剪鬌,奉告天地宗廟。」

2. 髮美。《集韻.上聲.果韻》:「鬌,一曰髮美。」宋.方岳〈風流子〉詩:「雲鬆鸞髻鬌,月襯馬蹄驕。」

㈡ㄉㄨㄛˋ,ㄉㄨㄛˇ之又音。

注音: ㈠ㄉㄨㄛˇ ㈡(又音)ㄉ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鬌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