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階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ㄓㄨㄢㄕˊㄉㄥˇㄑㄧˋㄔㄥˊㄩㄥˋㄌㄞˊㄉㄥㄍㄠ˙ㄉㄜㄘㄥˊㄐㄧˊㄓㄨㄤˋㄐㄧㄢˋㄓㄨˊㄨˋㄖㄨˊ:「ㄊㄞˊㄐㄧㄝ」、「ㄕˊㄐㄧㄝ」、「ㄐㄧㄝㄊㄧ」。
  2. ㄓˊㄐㄧˊㄖㄨˊ:「ㄍㄨㄢㄐㄧㄝ」、「ㄒㄧㄣㄐㄧㄝ」。
  3. ㄉㄥㄐㄧㄣˋ˙ㄉㄜㄌㄨˋㄐㄧㄥˋㄖㄨˊ:「ㄐㄧㄣˋㄕㄣㄐㄧㄝ」。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階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ē
解釋:
  1. 用來銜接高低兩處,作為上下通道的層級狀建築。
    【例】臺階、石階
  2. 比喻能藉以得到更高名位的事物。
    【例】進身之階
  3. 等級。
    【例】官階、軍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ē
解釋:
[名]
1.用磚、石等砌成的梯形建築物。如:「臺階」、「石階」。唐.杜甫〈蜀相〉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唐.白居易〈長恨歌〉:「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2.比喻能藉以得到更高名位的事物。如:「進身之階」。
3.等級。如:「官階」、「軍階」。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四:「凡及兩考,而事蹟顯著者,皆得加授階。」
4.途徑、緣由、憑借。《易經.繫辭上》:「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抱朴子.外篇.尚博》:「近弭禍亂之階,遠垂長世之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a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砛仔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