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依賴性人格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ependent Personality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依賴性人格」由一九八○年美國〔心理失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Third Edition, DSM Ⅲ)中確定為一種失常的人格類型;明顯的特徵是自己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將自己和自己應有的作為託賴在別人身上,缺乏自信,承認自己不能做成任何事。
  此種類型的人,把自己的需要和責任放在別人身上,以為自己微不足道;但在有求於人時,卻又不肯直言相告,唯恐遭受拒絕而使自己有所失;為免受別人卑視或譏為幼稚,表現出服從而友善;要求別人使自己得到安逸和安慰,且不願受到批評;容易受到別人意見的影響,沒有自己的主見,在眾議紛紜時,無所適從;即使受到虐待,也毫無怨尤的忍受。
  米隆(Theodore Millon)應用生物社會學習說列舉此種人格的特徵為:(1)性情溫馴,無競爭心,盡量避免緊張和與人衝突;(2)依附於人,需要強有力者為支柱,不以無能為意,只求安逸;(3)缺乏自知之明,承認自己嬌弱無能;(4)因有人可賴而事事樂觀,不知作為之苦;(5)安於被動式的生活,從不自我檢討,也不想擔負任何責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依賴性人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