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鞚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ㄍㄜˊ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kò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òng
解釋:
[名]
1.拴在馬脖子上,用以控制馬的皮帶或繩索。晉.傅玄〈良馬賦〉:「縱鞍則行,攬鞚則止。」唐.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詩:「銀鞍紫鞚照雲日,左顧右盼生光輝。」
2.比喻馬。唐.杜甫〈麗人行〉:「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絲絡送八珍。」宋.蘇軾〈次韻李公擇梅花〉詩:「杯傾笛中吟,帽拂果下鞚。」
[動]
操縱、駕馭。宋.蘇軾〈虢國夫人夜遊圖〉詩:「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驚燕踏飛龍。」《聊齋志異.卷九.鳳仙》:「遇女郎騎款段馬,老僕鞚之,摩肩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