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被動免疫 - 教育百科
ˋ
ˋ
ˇ
ˋ
  • 漢語拼音 bèi dòng miǎn y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èi dòng miǎn yì
解釋:
當有害物質(抗原)進入身體後,由體外緊急注入有效抗體,以免除或降低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影響,此種免疫稱為「被動免疫」。相對於主動免疫而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被動免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ssive Immunit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將主動免疫製出的血清(人或動物的抗毒素或抗菌血清)或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注入身體組織內,以增加暫時免疫性,稱為被動免疫。可分為兩種:一為天然獲得被動免疫,另一為人工造成的被動免疫。前者如初乳傳予嬰孩之天然免疫,此種免疫性祇是短暫性;後者如各種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及抗毒素血清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被動免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