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姬兜蟲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姬兜蟲 Xylotrupes philippinensis peregrinus Rowland, 2006 姬兜蟲和常見的兜蟲(獨角仙)長得類似,尤其是小型的個體。他們的體長不到5cm,體表具有較獨角仙強烈的光澤,大型個體的前胸背板上的犄角發達,長過頭部,約與頭上的犄角等長,端部明顯分叉,頭上的犄角端部分叉僅有2叉,而非獨角仙般具有4叉;小型個體的前胸背板犄角未明顯向前突出,而略呈三角錐狀,末端未分叉,頭上的犄角也小。雌蟲完全無犄角。 生態與獨角仙類似,成蟲會吸吮闊葉樹或落果的汁液,夜間會趨光。幼蟲有三個齡期,棲息在土中,老熟幼蟲會造土室化蛹。成蟲在4~6月間羽化。跟獨角仙一樣,被捕捉時成蟲也會摩擦身體發出嘶嘶聲。 臺灣特有亞種,分佈蘭嶼、綠島和東部的低海拔地區。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姬兜蟲
中文亞科名: 兜蟲亞科
中文族名: 兜蟲族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鞘翅目
中文科名: 金龜子科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科名: Dynastinae
拉丁亞種名: peregrinus
拉丁屬名: Xylotrupes
拉丁族名: Dynastini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Coleoptera
拉丁科名: Scarabaeidae
拉丁種小名: philippinensis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